保险纠纷:谨防代理人“代”人退保 |
分类:从业心得 时间:(2015-01-06 11:37) 点击:316 |
2006年4月13日,北京的刘先生在保险公司为刚买的一辆吉利美日轿车投保了全险,保险费2500余元。车虽然不贵,但刘先生每次出门都特别小心地驾驶,近一年里连小的剐蹭都没有。 但百密仍有一疏,2007年4月6日,也就是保险即将到期的前一周,刘先生在自家小区门口发生了交通事故。刘先生花了1947元将爱车修好后就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却告知刘先生,“您早在半年前就退保了。”刘先生多次往返保险公司也没有查到自己退保的记录,无奈,他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 是否“退保”成案件焦点 在东城区人民法院的法庭上,刘先生和保险公司展开了激烈辩论。 保险公司坚持认为,刘先生曾于2006年9月提出了退保申请,而且领走了半年的保险费1200余元。但按照保险公司的规定,投保人退保后保险单是要收回公司的,而刘先生却在法庭上拿出了自己的保险单。 根据法官的要求,保险公司提供了刘先生退保的原始记录,当刘先生看到“自己”签署的退保申请时,当即否认了上面的签字。而且,通过比对,办理退保的“刘先生”使用的身份证除了和原告刘先生的姓名一样外,所有情况都是虚假的。而且当初办理退保的“刘先生”还登报声明保险单在退保前就丢失了。 法官提问问出行业漏洞 负责审理此案的姜在斌法官凭借多年办理保险案件的经验,意识到这其中可能有掌握刘先生信息的人用虚假的身份证替刘先生申请了退保,又骗取了保险公司的保险费。姜法官随即询问保险公司的诉讼代理人:“你们公司的核保部门在办理退保时是否核对了刘先生的身份?”保险公司的诉讼代理人表示,核保部门是按照规定进行审查的,但可能确有掌握刘先生信息的保险代理人用这种方法骗取了保险公司的保险费。 在姜法官的主持下,保险公司同意了刘先生的索赔要求,双方当庭签署了调解协议。 审理结束后,姜法官谈起对此案的看法。他认为:从这个案件反映的问题看,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如果在保险期间内没有发生保险事故,绝对不会发现有人已经“替”他退保了,等保险到期了,即使投保人发现问题,一般也不会再去保险公司理论。所以,掌握投保人信息的保险代理人如果用虚假的身份证去退保,保险公司又审查不严,是很难发现这个问题的。这种欺骗手段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法院建议保险公司调查整改 6月12日,东城区人民法院就此问题向该保险公司发出了司法建议。东城法院认为,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保险代理人以虚假的身份证代投保人办理退保手续并领取保险费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上述规定。同时,此案纠纷的产生与该保险公司在为投保人办理退保时,不仔细核实投保人的身份证明等审查行为的不规范有直接关系。
该文章已同步到:
|